“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长期以来,在外资品牌的挤压下,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由于产品同质化等原因,相互之间竞争堪称白热化,而这种竞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演变为企业提高竞争优势的催化剂,反而在急功近利的氛围下,形成一种“你死我活”的局面。这是在包括“四万亿”投资等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竞争格局,长远来看,中国工程机械企业需要强化合作,真正把品牌和产品打造成中国企业的制胜利器,在摒弃恶性竞争之后,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发展将迎来新的时代。
长期规划助力理性发展
对于工业企业来说,长期以来实行的5年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在工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根据国务院要求,工信部将规划年限扩展到2025年,更注重中长期规划,将形成注重顶层设计的 《中国制造2025》,再加上重点行业、领域和区域规划的“1+x”模式。
《规划》将制造业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跟国际先进水平不相上下,或者差距很小的。比如高铁,还有能源装备。第二类涉及国家经济安全和产业安全的,比如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这样的装备。所谓制造强国包括了装备、机械建筑,包括原材料,像钢铁、石油化工。工信部还在规划中总结了中国制造业四方面“不强”: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不强。而这四方面的“不强”在工程机械领域表现尤为明显。
对于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来说,《规划》的提出将促使各企业用更为长远的目光来审视自身及行业的发展,有利于形成更为健康的发展环境。对于基础材料和基础零部件等的改进是工程机械行业亟需解决的,目前市场竞争激烈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中国企业在核心零部件的缺失导致的整机低利润。在国家统一规划之下,加强企业、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多方的协同发展,或许能破解行业发展的困局。
研发创新助力定位清晰
在堪称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学习样本的德国,工程机械企业凭借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赢得竞争优势。2012年,在德国,大约四分之一的工程机械产品因新产品或产品显著改进带来了营业额的提升。2010至2012年,70%的工程机械企业至少推出了一款新产品或者一款显著改进的产品。由此可以看出,创新对于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很多人将“中国制造”同抄袭划上等号,然而根据彭博社今年年初公布的全球创新国家评比,中国首次在制造能力领域成为世界第一。在这份以全球215个国家为对象,对研发投资、制造能力、生产效率、尖端技术密集度、研究员比率、高等教育效率、专利注册等7个项目进行比较评价而得出的榜单中,中国在制造能力领域赶超韩国排行第一,并且在专利注册方面排行第四。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创新能力在近年来有了一定的提升,从碳纤维在混凝土输送泵上的应用到挖掘机、装载机属具改变形成的创新产品再到挖掘机动臂势能回收技术,一些创新产品正在得到行业和市场的认可。产品是市场竞争的核心,产品的创新将有利于企业形成更加清晰的定位,也更有利于客户群体的稳定。
发展出口助力拓宽市场
过去五年,中国已从机械设备的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据海关总署统计,2014年上半年我国工程机械进出口贸易额为120.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64%。其中进口金额24.2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0.24%;出口金额96.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87%,贸易顺差72.18亿美元,同比扩大8905万美元
包括工程机械在内的工业产品正在逐渐摆脱价格便宜但没有质量保证的标签,在实际接触后,性价比高正在成为一些海外客户对于“中国制造”的印象。经过长期耕耘,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在新兴经济体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俄罗斯、南美、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中国制造的工程机械产品展现出了极强的竞争力。在发达国家,对中国品牌进行深入了解之后,很多客户也选择了购买中国生产的机械产品,根据瑞银证券研究报告《透析中国出口竞争力:丧失竞争力、还是提升价值链》,中国机械设备在欧美市场的份额实现了连年增长,其占有率已经超过墨西哥、韩国、土耳其等有竞争关系的国家。
实业兴国,后起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应该抓住机遇,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推动工程机械行业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