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中国工程机械领军企业中联重科在湘日诞“双子”——投资约40亿元的中联重科中小吨位汽车起重机工业园、投资6.2亿元的中联重科德山液压产业园奠基。前者主要为解决行业产能瓶颈,后者着眼于根治工程机械行业“短腿”,确保长沙工程机械产业在成功跨越1000亿元大关后,“十二五”期间,继续保持健康、快速成长。
差不多在相同时间,位于长沙经济开发区的泉塘小区内,就业于某制造企业的农民工周红灯,在历经波折后,为自己耗时15年发明出的一项采棉专利成果找到了合作生产者。
长沙创新与创业的舞台,不只是上演声名鹊起的“长沙制造”骄子们的“独角戏”。年末,活跃在经济舞台的明星大腕好戏连台,来自民间的名不见经传的“草根”,也不乏吸引眼球的“好戏”。
新年前夕,中联重科气势磅礴的产业投资,作为“长沙制造”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收官之笔,意味深长,此举也折射出长沙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逆势增长的信心和勇气。
截至目前,中联重科在湖南、上海、陕西以及意大利米兰等地的专业园区,已成为“长沙制造”的重要基地,中联重科据此成为在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械、城市环卫环保机械、建筑起重机械、路面施工养护机械、土方机械、专用车辆等领域颇具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根据预测,中联重科两大新建产业园区达产后,有望带来超过100亿元的规模效益,同时为社会创造逾4000个就业岗位,并将为长沙孕育出首个规模过千亿的企业航母。
在“十二五”开局第一年,“出彩”的不止产业巨人中联重科。比亚迪一期四大工艺投产计划在长确定;伴随风靡全球的“苹果”高飞的蓝思科技,新建厂房投入运营;被誉为中国IT产业“巨无霸”的中电软件园,总部大楼已竣工,入驻企业纷至沓来。与此同时,三一起重机、陕汽二期进入设备安装,广汽菲亚特的发动机、总装、冲焊、涂装车间主体完工,住友橡胶施工有序进行中。
种种迹象表明,以实业带动的长沙经济生机勃勃,必将在“十二五”期间迸发异彩。
在一度被誉为创新薄弱环节的民间,长沙也已掀起一场争先恐后的以发明助推产业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变的浪潮。
今年5月,民间发明人龙亚飞发明的一款节水型洗衣机,正式走上长沙客运段洗涤厂“洗衣工”岗位,成为长沙民间发明将个人专利成果推广应用于工业节水第一人。退休老人周力健因其发明的“手杖式多功能家用购物车”在中国(长沙)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上成功转让,而成为大器晚成的科技创业人。同样为科技产业注入新鲜血液的“非职业”人士,还有来自岳阳、成功研发出采棉机的农民工周红灯,以及来自雨花区枫树山鸿铭小学、发明了“便拆式面条密封袋”的罗嘉铭小朋友等草根明星。
依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创业和创新,是长沙跨入“十二五”后,经济社会领域最具标志性和群体性的转变。
来自市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显示,截至11月底,全市专利申请总量突破6万件,达67493件,授权总量36984件;“十二五”开局第一年,本市年专利申请首次突破1万件,达11330件,增长39.8%,增幅高于全国水平3个百分点,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居全国省会和副省级城市第9位;全市每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量8.3件,高出全国平均数2倍多。
与此同时,长沙还拥有PCT国际专利申请385件,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位;工矿企业专利申请实现大幅增长,达到68.1%。率先在全国建立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联盟,率先在全球推出知识产权网上拍卖系统,并创新知识产权与资本对接方式,推动高新区建立知识产权投融资风险保障机制。截至目前,已促成投融资服务70宗,涉及金额13亿元,帮助企业融资2.93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