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复制式发展 国产履带吊同质化日益严重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建设规模不断加大,履带式起重机(履带吊),特别是大吨位产品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这种产品曾经几乎完全依赖进口,现在已经可以在中小吨位产品上基本实现国产化。
与装载机、叉车等需求量非常大的产品相比,履带式起重机的市场需求量谈不上大。但是这种产品的价值却很高,利润率也非常可观。根据吨位不同,每一台履带吊产品的价格从几百万元到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不等。
然而正是这样一种收益可观的产品,在中国却形成了低成本复制式发展的态势。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中国企业开始涉足履带式起重机的研发和制造,迄今为止已有十余年的历史。这十余年的发展历程,造就了一批知名的履带式起重机生产企业,同时也造就了一批低成本扩张的企业,履带式起重机同质化问题日益严重。其原因复杂多样,值得人们思索。
技术源头雷同一致
和绝大多数工程机械产品一样,我国履带式起重机的研发走过的也是消化吸收———模拟创新———自主创新这样一条路径。但直到目前,原有技术(主要指日本技术)在各企业的研发制造中所占据的分量仍旧非常大,并没有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隐去。
国内最早做履带式起重机的几家企业引进的都是日立和神钢等日本企业的技术。一位业内资深专家表示,据他了解,履带式起重机行业发展了十多年,仍旧是在几家日本企业的技术基础上进行探索和研究。虽然有人将一些后来者的技术归为变种后的技术,但究其根本仍来自于这个技术体系内。关键技术上的差别并不是现有企业各自探索的结果,而是原来几家日本企业间本身就已经存在的技术差别。
尤其是一些小企业的参与,更使得国内履带吊的技术源头高度统一。这些小企业生产履带吊大都是买现成的图纸,而这些图纸几乎有着相同的母板,从而导致这些小企业的发展很难跳出简单的复制式的低成本扩张桎梏。正是由于缺乏研究能力和创新的研究态度,使得我国做履带式起重机的企业数量比较多,但是能够做大吨位产品的企业却非常少。
目前,国际上最知名的履带式起重机来自欧美。德马格、利勃海尔、马尼托瓦克几家企业的履带式起重机产品无论从性能还是质量上都走在世界前列。正如这位专家所说,在参加一些展会的时候,看到这些企业的产品,感觉完全不一样。同样是一个吨位的产品,相对而言,这几家欧美企业的产品从外形上要小一圈,而其技术细腻程度更不必言说。
他说,就目前情况来看,只有引入“欧洲血统”,才能对停滞不前的中国履带式起重机行业的技术革新产生巨大变化。然而这项工程投入的资金非常大,估计短期时间内很难有企业会舍得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引进。
人才竞争不充分
国内履带式起重机生产企业不少,但是能够形成规模的却寥寥无几。这其中较为出名、规模较大、具备较强研发能力的有抚挖、徐工重型、三一、中联重科,以及福田雷沃重工、宇通重工等。相关院校方面,也仅有大连理工大学等少数几家单位走在行业的前列。正是由于企业和研究院所的基数少,使得进入这个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数量也相应较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