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挖掘机行业的崛起之路已经走了几年,在这段时间内,单就市场份额来看,行业格局确实发生了变化。三一重机和柳工的挖掘机从市场份额上已经拉近了与世界巨头之间的差距;玉柴重工仍保持着小挖产品销量第一的宝座;山河智能的小挖产品性能不断受到市场肯定……
然而,在这些光鲜的数据和案例背后,中国挖机是否真的像一些企业所宣称的那样,与国外先进品牌之间的差距已经不大了呢?
事实或许并非如此。前不久,笔者有机会到内蒙古、青海等地的几个露天煤矿采访。从采矿区的边缘往下望去,到处都是挖掘机和自卸车的身影,完全是一片忙碌的施工景象。然而,让人震惊的是,在这些机器中,清一色的是卡特彼勒、小松、日立、斗山等国外挖机产品,就连在挖掘机销量排行榜上根本占据不了前列的加藤、住友也能偶见,但唯独没有一台国产挖机。
这或许只是局部现象,却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中国挖掘机企业根深蒂固的两个问题,一个是产品性能不理想,一个是缺乏大吨位产品。矿山开采,由于工况环境恶劣、土方剥离难度大,是工程施工中难度较大的项目之一,对挖掘机性能的要求很高。加上矿山开采的回报非常丰厚,所以矿山老板们购买设备时一向不畏惧产品价格有多高,性能几乎是其唯一的考量尺度。而正是这唯一的考量尺度,限制了国产挖掘机进入矿山开采行业的步伐。虽然已有一些国内企业宣称自己的产品应用于矿山领域,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些产品所占企业总销量的份额并不高。也就是说,在高性能产品方面,国产挖掘机与外资品牌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目前,国内能够自主研发中吨位挖掘机的企业屈指可数,能够研发大吨位产品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在一些较为发达的矿区,矿山采掘所使用的挖掘机已经不满足于30、40吨的产品,80吨的挖掘机已经有成为主力机型的苗头。而中国企业中能够大批量制造30吨以上挖掘机的几乎为零。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一些矿山老板即使想选择国产设备,却因为没有选择去处而放弃了。这怎能不让人为之扼腕呢?
此情此景,也让笔者想起了从拉萨贡嘎机场到拉萨市区的路上立着的一处非常明显的卡特彼勒大幅立柱式广告牌。也许是孤陋寡闻,在笔者去过的20余个省市中,几乎很少看到卡特彼勒的广告。但在这样一个看似市场利益并不算太大的地方,立这么一个广告牌,卡特彼勒的用意显而易见。这似乎代表了这个工程机械巨头对其他品牌的一种如高原气候般寒气逼人的挑战———在这里,我能,你能吗?这样的挑战,值得中国挖掘机企业警惕和深思。
|